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3集力行分享 |
|
柴巧霞学长 |
|
|
诸位老师、诸位学长: 大家好!通过这个礼拜反复学习《细讲弟子规》第三集,让末学深刻认识到,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要从教“孝”开始培养。因为“不爱其亲,而爱他人者,谓之‘悖德’”,一个人连他的父母都不爱,他爱其他人那都是假的,因为后面有利益在驱动。所以,“孝”是德行的根本,“夫孝,德之本也,教之所由生也”。 这又一次让末学生起惭愧之心,末学的孝道尽得很差。还没认识弟子规之前,总以为自己还算是个孝顺的孩子,可是真正学了以后才知道,真正的孝不但要养父母之身,还要养父母之心,更重要的要养父母之志。回想这么多年来,我连最基本的养父母之身都没做好。记得母亲在08年病重住院,都是两个姐姐在医院昼夜照顾,我由于在外地,只回去照顾了半个月,《弟子规》讲“亲有疾,药先尝,昼夜侍,不离床”,可我呢?更让我遗憾的是,就在我照顾母亲半个月离开后,两个月不到母亲就永远离开了我们,听姐姐说,母亲在临走那一刻还在用微弱的气息呼唤着我的名字,因为我离得太远没能在她老人家身边,这是我人生中最最后悔的一件事。每每想起母亲我都不由自主的抽噎一阵,现在我也常常在心里忏悔,祈求她老人家能去个好道。 虽然在母亲去了之后,我们对父亲的身体倍加爱护,经常给他老人家买衣、买菜、买营养品,可是我们姐弟几个很少跟父亲谈心,以至于快七十岁的老头有段时间也想找个老伴。自从2010年我认识弟子规后,我才意识到父亲的心是多么的孤独呀,当我看了《和谐拯救危机》和《传统文化论坛》,就立即给父亲打电话,在电话里我哭的稀里哗啦给父亲认错、磕头忏悔,在电话那头的父亲真正感受到了,流出了欣慰的泪,哽咽着对我说,好女儿,你是爸爸的好女儿。从那以后,我给父亲的电话次数多了,内容也丰富了。从而也了解到父亲爱好吹笛子,看地方戏剧,于是我就在杭州给他老人家买了笛子,还有便携式DVD和光盘,然后给他快递回去。这让父亲特别开心,确实要比我们给他买上千元的保健品高兴百倍。我就做了这么一点合父亲心意的事,他已经满足的不得了,这反而让我更内疚。因为和父亲相比,我差的太远了,虽然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,没念过多少书,但他把“孝”真正做到了。我的奶奶现已96岁高龄了,一辈子没有女儿,四个儿子。但奶奶什么事情都喜欢让我的父亲去办,因为父亲最能感知奶奶的心,虽然父亲也已经70岁了,但奶奶的事他一向都是尽心尽力,随叫随到。真正做到了“父母呼,应勿缓,父母命,行勿懒”。父亲已经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,所以我一定要立志做好孩子的榜样。 本周的一日常规中,第一、三条正中了我的习气要害,因为从小这个习惯已经养成,以至于婚后我的先生对我的习气也不满,因为他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人,所以他经常说我站没站相,坐没坐相。我也在这结婚十多年里在改正,只是外改内不改,还跟先生说在家里随便点无所谓,从来没有从内心里认识到严重性。自从接触了传统文化后,才真正意识到你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都要做到独慎。所以在这两年多还是比较注意自己的这些不良习气。但时不时还会犯错,所谓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特别感恩这个礼拜的一日常规,每当我想要犯错的时候,眼前就会出现“勿箕踞,勿摇髀,不横肱,不伸足”,于是就赶紧收回想要犯错的腿和脚。我相信,蔡老师给的药方:早晚各服一剂《弟子规》,只要我们一直服用下去,就不怕好不了。诸位老师、诸位学长,末学的分享就到这里,希望老师和学长多多批评指导。谢谢大家! 感恩老祖宗加被护佑,感恩父母生养之恩,感恩老师谆谆教导,感恩为读书会付出的所有人,感恩一切!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